什么先行

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俄乌冲突的不同观点和立场。作者认为,学习历史和政治类的人在分析局势和影响时更靠谱,因为他们具有宏观的思维。然而,立场先行和情绪先行的人则不太可靠。作者强调了人们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情绪,但在确定立场之前,要明白立场对自己的利害关系,并且在表达情绪时要了解事实和保持理性。
什么先行

淘汰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这篇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作者认为,淘汰翻译的不是技术进步,而是那些不进步的人自己。机器翻译在标准化和数据丰富的领域表现出色,但对于非标文本和口译仍需依赖人脑。文章还提到了翻译行业的升级和优化,以及对优秀译员的就业路径和生产效率的扩展。
淘汰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最起码的体面

这篇文章讨论了中国青少年教育中逻辑教育的缺失以及国家不会让老百姓学习逻辑的问题。作者认为逻辑教育和调研能力的缺乏导致了信息检索和验证的不足。他还提到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的变化。作者认为逻辑教育的缺失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不是政府有意为之。他呼吁人们在讨论中保持体面和尊重,不攻击对方的动机和目的。
最起码的体面

生死选择

生死选择取决于人生中快乐和痛苦的比重。选择生意味着选择未来的快乐,而选择死意味着结束当前的痛苦。因此,选择死总是更加紧迫。
生死选择

结痂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带着脖套的狗剩的故事,同时探讨了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和社会舆论中的攻击和指责现象。作者表达了对于指责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文章最后强调了进步和愈合都需要时间的观点。
结痂

蒙古义工行之回想

这篇文章回顾了作者在蒙古义工行的经历和对香港局势的观察。作者提到了对阅兵式的感动和对家国概念的思考,以及对蒙古之行的遗憾和对义工真实动机的质疑。文章还探讨了对不同观点和立场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服务和帮助他人的态度的重要性。
蒙古义工行之回想

蒙古义工行(4)——结束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蒙古的旅行经历。文章提到了蒙古的自然景观、文化特色以及购物体验。作者还分享了品尝马奶酒和参加文化表演的经历。尽管旅程即将结束,作者认为自己在蒙古的体验是合格的,但也有一些遗憾,希望下次能够补上。
蒙古义工行(4)——结束
蒙古义工行(3)——风雨才是经历

蒙古义工行(2)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蒙古的义工行的经历。文章中提到了与蒙古的猫和狗相处的经历,以及与其他义工一起洗碗、赶牛等活动。作者还描述了蒙古的风土人情和食物,以及与其他义工的交流和观点的不同。最后,作者分享了在蒙古包里的夜晚和第二天早上观看日出的经历。
蒙古义工行(2)

妈吗教育我,不能伸手

小时候,妈妈教导我不要伸手要别人的东西,而是要记在心里告诉妈妈,这教导让我明白自己的欲望不能成为别人放弃的命令。现在,我认为这是有智慧的教导。对于香港的闹事者,我赞成他们的一部分诉求,但反对他们侵犯我的权利。不同意见可以和平共处,但不应该让步自己的权利给他人的“想要”。
妈吗教育我,不能伸手
林海音的《惠安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