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参考标签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青春期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活力,特别是性能量的绽放;另一个是自我身份感的形成。 青春被“绞杀”,阻断了这两个关键点的发展,导致我们不能让活力与情欲绽放,也不能形成个性自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春期既是性能量大爆炸的时期,也是最叛逆的时期——对父母攻击性最强的时期。持有听话哲学的父母接受不了这两个挑战,所以要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种压制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的,而是从小就开始了,所以孩子少年老成。所谓老成,就是他自身的活力不肆意流动了,而特别懂得并照顾其他人的情绪,于是变得像老人一样了。孩子少年老成,其实是对巨婴父母的一种被迫服从。 但是,当孩子变成父母后,他们就得到了可以压制自己孩子服从的绝对资格。这时,全能巨婴的那种为所欲为劲儿,就可以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了。并且,在过去,这样做还有文化的加持。不管你怎么对孩子,都会被社会说成是教育。哪怕虐待甚至打死孩子,都可以被说成“教育方式不当”。 所以,所谓少年老成和成人儿童化,其实还是一个权力问题。或者说,是自恋维度上的问题。
最近在读武志红的《深度关系》,强烈推荐。
其中这几段话解答了我多年来的疑惑。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很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小时候早熟而又老成,但是无精打采,缺少灵性;但长大了却叛逆而又幼稚,总是义愤填膺,愤世嫉俗,像是青春期小孩子一样。我甚至觉得,可以考虑像延长退休年龄一样,延长成年年龄,从现在的18岁,延长到28岁。
我之前的想法,是单纯的从一个人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看,这很明显不符合规律,人的心理无论如何都是从不成熟成长为成熟的,这跟表现出来的样子是相反的。
武志红这个角度就很容易讲得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心理成长,而是权力角色的转变。是从小时候无能为力的弱势地位,切换到了长大之后恣意妄为的强势地位。是从小时候受压迫的被扼杀地位,切换到了长大后压迫他人的扼杀地位。
这种权力角色的转变,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成年后会表现出幼稚和叛逆的行为。他们可能是在补偿童年时期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情感和欲望,或者说一个年龄段的心理和情绪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和释放,是不会凭空消失的。它要么会积压,发酵,在后面寻找机会以更猛烈的程度和更大的剂量爆发,比如很多人长大之后都会对小时候的需求过度弥偿;要么会转化,变质,变成另外一种不容易被察觉或者不在压迫打击范围内的情绪和需求,消无声息的发挥作用,比如对自己的蚕食和攻击或者对外界的霸凌和恶意。
最近还在跟老婆讨论,说有些爸妈真的很奇怪,很拧巴,很纠结。小孩子一两岁,还没有独立能力的时候,要求他们独立,自主进食,还发明了什么“哭声免疫法”这种恶名昭彰的东西,培养孩子“自我安慰”的能力。等孩子长大一点,又去压迫和捆绑孩子,让孩子听话,服从自己的安排和指令,扼杀孩子的独立性。
这不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嘛。
这就是父母自己不成熟的表现。孩子需要他们,他们因为不成熟而无法承担责任,就本能想逃避,以“培养独立性”为借口,让必须依靠父母的婴儿无法满足需求和表达情感,自己躲清静。等孩子长大了,想要独立了,他们又怕对孩子失去控制,产生不安全感,就把孩子绑起来,自己成了独裁者和主子。
养个孩子跟种反季节蔬菜似的。
我觉得,这些父母犯这样的错误,不只是知识面不足的问题,主要是心智不够成熟。知识面能解决一些“真还是假”的问题,比如喝碱性水生男孩这种。心智成熟能解决“该还是不该”“能还是不能”的问题,比如“该不该要求小孩懂事听话”。表面上看,我身边很多家长要求孩子独立进食是“培养独立性”,本质上其实是他们缺乏耐性,想逃避“我都喂你吃饭了,你居然不好好吃”的挫败感。
我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要夹起尾巴当爹,等壮壮成长了,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控制欲,去扼杀壮壮的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他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对此,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给出了非常简明的答案:自信和热情。当活力能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武志红在全书第一章就开章明义,说自信和热情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对此非常认同。自信涵盖了对自己的爱和肯定,能够在受到挫折之后重新振奋,也就是有韧性,能够在不否定自己全部的前提下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吸取进步所需的经验教训。热情涵盖了与人为善,是对别人的爱,也包含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这正是我希望将壮壮培养成的样子。
八卦的象征【胡一鸣】八字第一课
Loading...
TZ
TZ
阅尽千帆终执手,此心安处是吾乡
最新发布
振臂高呼GPT必应
2025-2-3
将剑桥英英词典加入Alfred快捷搜索
2025-2-3
【转载】美国霸权的衰落
2025-2-2
将Perplexity加入Alfred快捷搜索
2025-2-1
五行旺衰
2025-1-30
正视中美差距
2025-1-30
2017-2025TZ.

阅千帆 | 阅尽千帆终执手,此心安处是吾乡

Powered byNotionNext 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