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网址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
在B站上听了“初十的宝可梦”老师的十天干课程,对他的分析深表认同。整理成学习笔记。

一、天干地支的底层逻辑

天干地支作为中华文明时间与节气的标志体系,其底层逻辑并非抽象符号的排列组合,而是具象又可感知的自然观照。和西方完全逻辑化、数学化的符号体系不同,中国的天干地支深植于对自然流转、生命过程乃至社会仪轨的细致体察。每一“干”和“支”都寄托着对天地时空、气候变迁与生命运动的直观感受。比如“甲”不是抽象的数字一,而是对春天万物破壳萌发、事物初生状态的生动描述。天干与地支的配对(如“甲子”“乙丑”)构成了既有节律又有具体指认的时间系统。正因如此,天干地支体系成为中国历法、命理、节气、祭祀等诸多领域的核心根基。

二、十天干的顺序及本质涵义

1. 甲木与乙木

甲乙二干作为十天干的起始,分别象征着木行的两种生长状态。
甲,源于“草木种子破壳而出”的意象,是指刚劲有力、冲破束缚的生命初生;乙,则是破土萌芽后的柔顺曲折、循序舒展。两者一刚一柔,一外放一内敛,共同揭示了万物发生初期阶段“曲直向上”的自然定律。
在命理学中,甲常赋予刚猛、开拓、昂扬的象征;乙则暗含圆融、灵巧、适应变化的意味。实际上,无论春天的勃发、人生的起步还是事物的开始,都可以在甲乙木中找到其原型。
这里的“阴阳”并非物理冷热明暗的区分,而是两类相互对立统一的动力机制:阳为猛烈的向上、破土而出的首创力,阴为柔和的蜿蜒成长与持续力。两者相依为用,缺一不可。

2. 丙火与丁火

丙和丁属于火之行,分别表现事物“炎上”的两个阶段。
丙取意“张扬外放、热力奔流”,好似初夏艳阳,生气蓬勃,是一切能量开始剧烈外显的阶段。丁则强调“收拢内蕴、稳定持守”,如同满枝果实、夏日蓄力,显示出“炎上”后的内敛与巩固。
在生活中,丙火为人的激情、爆发、快速成长提供动力,丁火则象征韧性与细腻的维持。当代命理在分析性格或事业阶段时,常把丙视为初期的进发,丁看作后期的守成和深化。
火的“阴阳”体现在:丙属阳火,代表能量的快速释放,丁为阴火,意味着能量的平稳维系与积蓄。二者共同保证了生命和事业能量的顺畅运转,不断循环。

3. 戊土与己土

戊己二土往往被放到整个十干讲解的最后,因为它们不仅是火、木两行力量的终极归宿,也是金、水两行力量的出发点。
戊土,象征万物之盛、群体之繁茂,是大地承载一切的“稼穑之土”;己土则代表分化与个体特征的彰显,是万物成型、归类、各得其所的“辨别之土”。戊土的包容与己土的细致一起成为平台与桥梁,让所有五行得以归纳与再生。
值得一提的是,“土”在五行系统中并非只居于火生金、木克土之间的过渡,它是五行循环的中心,是一切“活着”的基础。没有大地承载,无论水、火、木、金任何形态都无处立足。理解土的内涵,不仅是通晓命理学问的关键,同样也是明白人生“根本”的哲学智慧。

4. 庚金与辛金

金行在十天干中,庚和辛分别代表从革的两个阶段。
庚金指的是一切成熟后的变革、重组,就像丰收季节的收割、去芜存菁,是重要转型的爆发点。辛金则是变革之后的精细修饰与巩固,是“新”的状态,如同打磨过的器物、雕琢后的精致。因而庚多刚猛、果断,是变革中的断裂和更新;辛则细密、有度,是变革后的精修和完善。
社会生活中,庚金象征着断舍离、决取舍,辛金则是重新梳理、精致重生。
金的阴阳同样体现在“对立统一”:庚为阳金,主重大的转变之力,辛为阴金,主细腻的完善之功。二者联手,完成了事物由变革到稳定的全过程。

5. 壬水与癸水

水行的壬、癸代表循环的终极阶段和新一轮的开端。
壬水象征所有能量、生命、经历在大收束、大归藏后的丰盈孕育,如胎儿发育到圆满,即将迈向成熟。癸水则是归纳总结后的彻底释放与更新,是所有收获之后的再启新局,如同冬去春来的轮回节点。
在命理推演和人生解读里,壬水表示潜力的储备、包容力的累积;癸水则寓意总结、归纳、筹划与新生。“水有归处,道法自然”,水行既是前一个循环的终结,更是新一轮循环的起点,是无止境的生生不息。
阴阳水的差别, 就如同生命之泉的不同流态:壬水沉厚包容,癸水灵动温润,一静一动,各守其位,合力孕育新生。

三、整体循环与核心哲理

十天干不仅代表着十种自然演化的典型阶段,更深刻诠释了生命与宇宙不断循环的逻辑。每一阶段都有承接、推进、归纳、变革与新生的特定内涵,各自独立又彼此成就。十天干之“阴阳”,不是狭隘的男女、冷热或明暗,而是动态中的刚柔、收放、外显与内蓄,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极致敏感和把握的思辨体现。
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土居中枢,不仅承载着万物归根的使命,同时又是一切重新开始的发端。正因如此,把土放在最后讲解,是为了警示我们:所有高深神秘的术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最基础、最普遍的人生体验与生命现象——唯有“活着”,才有其他种种学识和修行。
整个十天干的演变,不止是抽象时间或性格分类系统,更是一部充满温度与层次的自然与人生史诗。它提醒我们懂得在变化中顺势而为,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归纳与再生之间看见真正的循环与希望。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使用FFmpeg批量切割音频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