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类型
标签
参考标签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在一个小国寡民的地方,即使有各种先进的器具也不使用,要使人民看重生命不轻易迁徙他乡。
虽然有船只车辆,却没有乘坐的必要;虽然有兵器武装,却没有布阵的机会。
让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淳朴生活。
使人民以日常饮食为甘美,以普通衣服为华丽,以平常居所为安适,以素朴习俗为快乐。
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解释
这一章描绘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不追求科技发展和扩张,而是回归到最基本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强调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开发和奢侈浪费。
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理想社会主要对应于第八十章所描绘的“小国寡民”式的小农社会。这是一种企图稳定小农经济的模式,让人民在古式公社形式下自由发展,而不是完全回归原始社会。老子主张的这种社会保持简单、低干扰的状态,例如“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人民生活自给自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甚至“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突显一种安定、淳朴的乡村生活。
冯友兰也补充说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原始,但这种社会并非完全落后,还包括一些工具和秩序(如“有甲兵”),但强调不使用它们来扰民。这反映了老子对战国时代动乱的反思,理想化地描绘了一个小规模、自我维持的农业社会。
老子所提出的理想统治者(强调清静、诚信、无为)和统治模式(主要是“无为而治”),似乎主要是针对“小国寡民”社会设计的。他理想的统治者应“无为”,即不发号施令、不扰民,让人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从文本来看,老子的理想统治者和模式确实更适合“小国寡民”式的小农社会,因为这种社会规模小、需求简单,更容易避免“有为”的负面影响。
在现代复杂社会中,这种模式是否还能适用?老子的观点是历史性的,针对战国时代的动荡提出,但其核心理念(如谦虚、少干预、顺应自然)在哲学上可能扩展到更大规模的社会。但在更广泛的语境中,老子思想的影响已延伸到后世哲学,如道家强调的自然平衡,可能适用于任何强调和谐的社会结构。
- 作者:Neo Zed
- 链接:https://musingpages.com/scriptures/2025/05/03/laozi-political-ideals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