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参考标签
和老婆睡前夜谈,聊到了没朋友这件事。因为最近发生的新闻,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同意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甚嚣尘上的观点,主要原因是:
第一,我们希望依赖事实和逻辑去分析,得出一个最大公约数的结论,即只要认可相同事实和严格逻辑的人就都能够接受的结论。而这件事对不同的人造成的感情和情绪上的影响,我们认为不在别人的讨论范围之内,因为这是私人领域的事,不需要别人置喙。所以,如果一些观点,本质上是因为一个事实而产生的情绪宣泄和情感表达,但表象上将自己包装成基于事实和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因为它缺少逻辑分析的过程而无法采信这样的结论。
第二,我们两个对那些将任何事都上升到意识形态的做法和观点,都抱持怀疑和谨慎的态度。在我看来,把一件事意识形态化,就是把它高度提纯(以偏概全)后打造成绝对正确的真相(精神信仰),然后将其作为大棒(武器化),制造对立(要么归化,要么灭亡)。每一个环节都与我个人的信念背道而驰,我反对以偏概全,我不认为观点是信仰,我支持和而不同,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
而且,我们还发现,即便希望和别人讨论,也很难形成有效的沟通。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对方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结论,我不同意这唯一正确的结论,就等于错的一定是我,而我错的原因是:
1、我是敌对阵营的一份子,是邪恶阵营的一份子,因此,从本质上讲,我是错误阵营的一份子。在这个基础上,我讲的一切都是为自己洗白和辩驳,不可取不足信,听都不需要听,反驳都懒得反驳。
2、我知道的东西不全面。我其实同意这一点,因为我相信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我认为每个人知道的东西都不全面,所以我才愿意和别人(尤其是和我意见不同的人)进行讨论,互通有无。但有些人在指出我知道的不全面的同时,忘记了自己知道的也不全面,反而假设他们其实什么都知道或者稍好一些的,假设他们知道的比我多。但他们补充的事实,其实我都是知道的,而且我也清楚这些事实与现在要讨论的事情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在于,在关联之外,我还知道这些事实与当前事件之间有什么不同,但他们却会无视这些差异。
3、我只看个案而不看全局,也就是只看微观不看宏观。这一条其实是连着上一条的。对方在假设我知道的东西不全面以后,会连续抛出他们认为我不知道的事实。然后,会指出我得出结论的基础应该考虑这些事实。但是,他们通常不会解释这些事实和我们当前讨论的事情之间有什么联系,也不会给出从这些事实出发推论得出他们观点的过程。事实和结论之间,对他们来说,似乎有一种简明直接的因果关系,就像第一条“因为我不同意,所以我就是错的”这种。而我完全不能接受。
第二,我们希望就事论事,而对方缺少就事论事的心理建设。所谓就事论事,是把我的价值和事的价值切分开的,是客观和主观的分离。即便我对这件事情的分析是错的,比如我的事实信息不准确不全面,或者我的分析逻辑不严谨不完整,也并不影响我对自己价值的认知。而有些人,似乎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好像,“因为我买了PlayStation,我用PlayStation,那说PlayStation不好,就是说我不好”。我认为这样的心理非常不成熟。
老婆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这样真的像是没朋友。
我猜测,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我们的社会阶级错配了。我们的社会阶级,是按照收入水平和产生收入的生产手段决定的,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是以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生产手段的收入水平中下的中低层知识分子阶级。这是客观事实决定。而我们的思想水平,是我们接受的学术培训和教育水平,还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范围渠道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力决定的。2019年,中国硕士研究生比例是千分之六,而这其中又有很多不学无术的浆糊脑子(学历不高的人里面也有思想和认知很出色的人,但始终是特例,不会对总体比例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两个的检索能力应该是同龄人当中十分出色的,这保证了我们信息渠道很通畅和宽广。双语能力能够扩大信息获取的范围。对逻辑和理性的坚持让我们有优于同理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不谦虚地讲,我们的思想水平应该处于知识分子阶级的中高层。
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主要是由他的社会阶级决定的,如果思想水平错配,不管是高还是低,都很难交到朋友。
- 作者:TZ
- 链接:https://musingpages.com/journal/2022/06/13/friends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