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参考标签
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用于表示时间和方位。它们分别是:
地支 | 生肖 | 月份(农历) | 时辰 | 方向 | 阴阳 | 节气 |
子 | 鼠 | 十一月 | 23:00-01:00 | 北 | 水 | 大雪 |
丑 | 牛 | 十二月 | 01:00-03:00 | 东北偏北 | 土 | 小寒 |
寅 | 虎 | 正月 | 03:00-05:00 | 东北偏东 | 木 | 立春 |
卯 | 兔 | 二月 | 05:00-07:00 | 东 | 木 | 惊蛰 |
辰 | 龙 | 三月 | 07:00-09:00 | 东南偏东 | 土 | 清明 |
巳 | 蛇 | 四月 | 09:00-11:00 | 东南偏南 | 火 | 立夏 |
午 | 马 | 五月 | 11:00-13:00 | 南 | 火 | 芒种 |
未 | 羊 | 六月 | 13:00-15:00 | 西南偏南 | 土 | 小暑 |
申 | 猴 | 七月 | 15:00-17:00 | 西南偏西 | 金 | 立秋 |
酉 | 鸡 | 八月 | 17:00-19:00 | 西 | 金 | 白露 |
戌 | 狗 | 九月 | 19:00-21:00 | 西北偏西 | 土 | 寒露 |
亥 | 猪 | 十月 | 21:00-23:00 | 西北偏北 | 水 | 立冬 |
地支是什么?地支就是阳光对地球的直射点。阳光对地球的直射点有两种。一种是以年来讲,一种是以天来计。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月
一年的十二个月里,阳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在跑。卯跟酉就相当于地球的赤道,在罗盘上对应的分别是春分(农历二月)和秋分(农历八月)。
在北半球来讲,太阳照射北回归线,影子最短,就是夏至(午),是日最长夜最短的时候;照射南回归线,影子最长,就是冬至(子),是夜最长日最短的一点。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个时辰
正午,阳光升到最高点,影子最短,就是午时。
半夜,阳光照到对面西半球,在东半球就是子时。
十二地支对应五行
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地支对应方位,所以地支对应五行,而天干不对应五行。
所谓中央,是指方向的转换中央、季节的过渡中央,而不是中心的中央。
八字
我们的八字是哪八个字,年月日时,一个天干、一个地支,这叫四柱。四柱也叫做八字,就是年柱、月柱、日柱、时柱。
既然地支是一年之内每个月阳光的直射点,跟一天之内每个时辰阳光的直射点,那么地支就跟月柱和时柱有关系,跟年柱和日柱没关系。
所以有人说什么太岁,不要信太多。用太岁来算命,绝对不会准。用五行的阵理来推,一定会准。
因为地支跟气候温度有关,只有一年之内的月份和一天之内的时辰才跟温度有关,而跟哪一年、哪一天没关系。
谈神煞十年八年也学不会,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准也不是因为神煞准,多半是巧合。
六冲
地支也分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相冲是指在十二地支中,方向上对角线相对的两个地支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六冲关系是:
- 子午相冲
- 丑未相冲
- 寅申相冲
- 卯酉相冲
- 辰戌相冲
- 巳亥相冲
相冲和相克的主要区别:
- 相冲是动态的,如两车相撞,力量较大;而相克是静态的,如静止的车被撞
- 相冲只存在于地支之间,而相克存在于天干之间和地支之间
- 相冲通常影响更直接、更强烈,而相克的影响可能相对较缓和
在八字分析中,相冲关系往往表示更剧烈的冲突或变化,需要特别注意。
六合
合是吸引,论命有合先论合。
- 子(水)丑(土)合化为土
- 寅(木)亥(水)合化为木
- 卯(木)戌(土)合化为火
- 辰(土)酉(金)合化为金
- 巳(火)申(金)合化为水
- 午(火)未(土)合化为土【风水当中,午(火)未(土)合化为火。因为午跟未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太阴。太阳太阴属火。】
合克
合中有克者,表示先好后坏,先热后冷,先合后分,比如有的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开始很好,后来闹离婚,或朋友关系破裂。如:
- 子丑合中有克(因子为水,丑为土,水克土)
- 卯戌合中有克(因卯为木,戌为土,木克土)
- 巳申合中有克(因巳为火,申为金,火克金)
合生
合中有生者,表示夫妇、朋友,上下级关系,命中遇越合越好,关系越来越好,如:
- 寅亥合中有生(因寅为木,亥为水,水生木)
- 辰酉合中有生(因辰为土,酉为金,土生金)
- 午未合中有生(因午为火,未为土,火生土)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和十二个中气。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反映了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
十二个节气分别是:
-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十二个中气分别是:
- 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在农历月初,中气在农历月中。每个节气大约相隔15天,构成了一年365天的周期。这个系统帮助农民安排农事活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时间标记。
十二个节气对应的地支如下:
农历月份 | 地支 | 节气 |
1 | 寅 | 立春 |
2 | 卯 | 惊蛰 |
3 | 辰 | 清明 |
4 | 巳 | 立夏 |
5 | 午 | 芒种 |
6 | 未 | 小暑 |
7 | 申 | 立秋 |
8 | 酉 | 白露 |
9 | 戌 | 寒露 |
10 | 亥 | 立冬 |
11 | 子 | 大雪 |
12 | 丑 | 小寒 |
地支对应时辰、真太阳时
古代算命的时间是怎么来的?以前没有时钟,是用日晷测量时间。每个地方的时间会有差别。
太阳从东方出来,所以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天亮得早,新疆的人就说他们的时间是晚于北京,表示中国各地存在着时差。所以命理师在算命的时候需要把客户提供的北京时间,根据出生地,减去时差,换算成"真太阳时"。
"太阳时"包括"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是指以太阳照射的某一角度确定时间,一般太阳在地球的正上方为正午,定为12点,以此推导往前往后的具体时间。"太阳时"地理书中说地球围绕太阳转,形成的是一个椭圆的轨道,所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在不同的时间在不断改变。
人类各国家为了统一时间,就假设这个轨道是圆形的,这样利于平分360度,一圆周除以24等于15度,在地球仪上均等地划分24格(即为24个时区),每个为15度,代表一个小时,当世界各地因为这个圆形轨道确定的时间,就称为"平太阳时",为平均的时间。
"真太阳时",是以地球绕日执行的真实轨道测定的,因为地球本身并不是绝对圆的,而是椭圆形的;地球绕日执行的真实轨迹,亦不是正圆轨迹,而是椭圆形轨迹。这样,地球自转的轨迹亦不是正圆,每天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并不是均匀的,每天并不都是24小时,有时候少,有时候多,每天都不相等的。
古人没有钟表,按照太阳和月亮位置来确定时辰,为什么却奇准?原因是其直接使用了地方时间。所以地方时间的学名叫"真太阳时"。古代用日晷来计时,根据日晷上阴影的位置来确定时间,这个时间本就是当地的太阳时,人们用的也正是真太阳时,故不需要再换算。
所以批八字的时候,应该用真太阳时,为了知道真太阳时,就需要知道命主出生的地方。只有把时间弄对了,排出来的八字,才是正确的,批命也会更加准确。
- 作者:TZ
- 链接:https://musingpages.com/scriptures/2024/09/08/bazi-huyiming-01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