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参考标签
“未发之中”是一个源自儒学思想的概念,主要出现在《中庸》中,具体表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即在情绪未产生之前的平衡与客观。
概念解析
未发与已发
- 未发:指的是情感和欲望尚未显现的状态,代表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客观性。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心如明镜,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能够清晰地看待事物。
- 已发:则是指情感和欲望已经表现出来的状态,这时人们的行为可能受到情绪的影响,表现出偏见或不和谐。
理论背景
“未发之中”在宋明理学中得到了广泛探讨。王阳明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未发之不中”的理论,认为常人的未发状态并非绝对的中立,而是一种暂时的状态,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达到真正的“未发”境界 1 2 3。
实际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未发之中”可以理解为保持内心平和、避免情绪干扰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外界事物时保持客观和理性,从而做出更为恰当的判断与决策 3 4 6。 总之,“未发之中”不仅是儒学中的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种实践智慧,强调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Sources:
- (1) 袭业超:王阳明“未发之中”说新解 - 搜狐
- (2) 论“未发”与“已发” | 张汝伦 - 360Doc
- (3) 未发之中_百度百科
- (4) 【张汝伦】理解之难——从《中庸》“喜怒哀乐未发”句看 - 儒家网
- (5) 未发已发_百度百科
- (6) “未发之中”是什么意思? - 小组讨论- 豆瓣
- (7) PDF 朱子論《中庸》「未發」之義及其工夫
- 作者:TZ
- 链接:https://musingpages.com/scriptures/2025/01/14/weifa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