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标签
参考标签
原视频:【小岛浪吹】胡锡进被封禁?中共内部左右两派阶段性斗争结果出炉!|历史的垃圾时间|清零|退休延迟|两岸达成共识
本文根据视频的文字稿整理而成,版权归视频作者“小岛大浪吹”所有。
上个月,网络上兴起了一个热词,叫“历史的垃圾时间”,出自去年2023年9月,《羊城晚报》的编辑胡文辉的一篇文章,叫做《历史的垃圾时间:文化的悠长假期》。文章通篇没有提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通篇都是在骂共产党。
历史的垃圾时间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国家,到达生命的尽头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徒劳的。就像已经没救了的病人,给他上再多的医疗资源,都没有什么意义。
他说的文化的悠长假期又是什么意思?文章里引用了孔子的话,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说人话,就是上面的那些人,要是有点脑子的,咱们文化人就出来服务。如果是没脑子的,我们就躺平了。躺平的时候,就是各种风花雪月。说不定,诗词歌赋的产出,在这个期间还能小爆发一下。上面的人不行,是原因;躺平,是结果。
其实这种形式的躺平,一点都不新鲜。古时候的文人发牢骚的时候,都爱这么说。比如李白的很多诗,说的都是这个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说的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这种认为国家处于倒台的垃圾时间所以应该躺平的言论,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作者真的认为中国的崩溃已经不可避免了,大家应该躺平,那么作为一个国有报纸的编辑,他就没有必要写这么一篇文章出来。他应该遵照自己文章的结论好好躺平,去风花雪月,把时间花在商K洗脚上。
所以,胡文辉当然不是真的认为中国要完了,而是在阴阳怪气现在的政府。内心中,他还是希望中国政府可以有所改变,以他们这群人所期待的方式进行运作的。
《羊城晚报》是一家什么样的报纸?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广东省委创办的第一份综合性大型晚报。文革期间被停刊,到1980年的2月15日又被复刊,仍然归广东省委领导。在《羊城晚报》被复刊的前两个月,也就是1979年的12月,习仲勋被邓小平任命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羊城晚报》的复刊其实就是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完成的。
在那之后,《羊城晚报》就成为了中共改革派的御用急先锋。邓小平南巡的时候,深圳特区第一个发表了长篇通讯《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同一天,《羊城晚报》全文转发了这篇报道。两天后,上海的《文汇报》和《工商时报》也全文转发。4天后,新华社才终于行动了起来,全文转发了这篇报道。
所以,《羊城晚报》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一份普通的反贼报纸。《羊城晚报》上发表的文章其实代表了一部分共产党人的声音。有一些人说共产党傻,居然回应了“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话题,无形中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个事。这个说法其实不完全对。
官方可能也不想回应,但是他们不得不回应。有两个原因。首先,提出问题的人不是普通的P民,这些人里甚至有一部分就是共产党党内的当权者。其实,“历史的垃圾时间”还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真正的重点是“文化的悠长假期”。这就是党内的一批人在向上面示威,“如果再继续往左走,我就要跟你非暴力不合作了”。
中国已经改革开放40多年了,不想往左走的官员数量非常多。这些人通过《羊城晚报》作为出口发出自己声音之后,官方就必须作出回应。当然了,由于提出质疑的人本身就是共产党里的一部分人,回应很可能也不需要给老百姓看到,一些内部的安抚就能够起到作用了。而且官方也确实是做了很多改变。
本来历史的垃圾时间这个事可能就这样平息了,但是到了今年的7月,这个词在网络上又火了。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了。
这个词为什么能够在网络上火起来?我在会员频道里给大家科普过由b站发明的人工智能“阿瓦隆系统”。现在中国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在用这套系统,或者这套系统的变种。这套系统可以自动判定视频或者帖子是否含有敏感内容。一旦认为可能涉及到敏感内容,就会开始注入假流量。有点击、有赞,作者觉得一切正常,但是普通观众根本看不到。一直到人工审核介入之后,才会有决定到底是限流、下架,还是恢复正常。
有这套系统在,理论上来说,只要共产党愿意,没有什么议题能够炒起来。哪怕最初没有注意,开始炒起来了,后续也很容易压下去。但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在今年的7月火起来了。为什么呢?我猜测,因为7月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要开三中全会了,这是共产党内的右派在主动和左派进行角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样一个明确在打脸共产党的话题,社交平台最初在放任大家讨论。当这个话题热度没有办法被简单地直接压下去之后,才有几个官媒下场进行正式的回应。但是回应其实非常苍白。无非是说历史的垃圾时间是在制造焦虑,经济有它的周期性,现在经济差一点属于正常,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放弃努力之类的。
我看了新华社、《北京日报》还有观察者网的回应,说实话,相当的苍白,没有一点气势。如果这个事发生在四五年前,直接摆事实就好了:中国的GDP上去了多少,人民的平均收入增加了多少,科技产业又有多少突破,我们还有几年就可以超越美国了。但是现在的这些空洞的回应,明显可以看出几个笔杆子词穷了,实在是没东西吹了。
这个事其实还有后续。既然右派选在三中全会前闹,那么三中全会上,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吗?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胡锡进了。
胡锡进其实是共产党党内右派在媒体上的炮灰。最近右派抬头,胡锡进也是四处出击,已经被偏左的一些观众打成八嘎了。这两天,据说胡锡进被软封了,就是账号看不出被封禁,但是他不能说话了。估计是因为他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决定》取消公有制为主体的表述是历史性的变化”。他说的这个《决定》是简称,其实是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胡锡进说这个《决定》里,取消了公有制为主体的表述,意味着未来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实现真正的平等,不再区分谁是主体地位。胡锡进的这篇文章顺利地发表出来之后,就受到了左派人士的激烈抨击。左派的人受不了很正常,疫情那会,还在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怎么突然之间,就跟公有制经济平等了呀。所以不少网民沸腾了,就狂骂胡八嘎。
没多久之后,胡锡进的文章就被删除。胡锡进的微博、头条账号也开始停更。相比于胡锡进平时每天持续稳定的输出,有理由相信胡锡进的账号实际上受到了封禁。这个事让不少左派人士非常鼓舞。外媒则表示,中国开始封禁党内的非主流人士,可能代表着未来言论管控的进一步紧缩。
我个人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我认为现在共产党不但不再打压右派了,反而是胡锡进所代表的右派在这次斗争中占据了上风。未来右派有可能又要成为主流派了。
胡锡进说的话,绝对不是无地放矢的。在三中全会这种级别的大会上,通过的任何决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甚至标点符号,都是经过反复斟酌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几年中国有关经济体制阐述的变化。在2019年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说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了2022年的二十大,变成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今年刚开完的三中全会,则变成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来看这三次有关经济制度的阐述,有一个递进的关系。19年的那一次,是非常传统的,就是改革开放之后常说的那一套。22年时,还是把公有制放在了前面,但是,强调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到了今年,则不再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了,而只是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替代了。
当三中全会的《决定》用一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来替代原本的一大段话时,就给了大家非常多的猜测空间了。很多时候,对共产党重要政策的解读,重点不是共产党长篇大论说了什么,而是没有说什么。所以老胡的解读,是非常合理的。
左派认为《人民日报》在后续对老胡进行了反驳。我看了《人民日报》的文章,说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含了公有制为主体,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说了几十年的公有制为主体,这次不说了。
另外,官方对胡锡进的处理也非常微妙。如果胡锡进真的说错了,甚至像有些人说的,他触犯了《宪法》,对他的处理应该就是非常简单直接的。封号是打底的,如果想要做的绝一点,还可以以破坏《宪法》,对党不忠诚之类的理由,开除他的党籍,甚至送去大牢。但是实际上,对胡锡进的处理是静悄悄的。胡锡进现在无非就是不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了嘛。而且有没有处理,我们都不知道,搞不好胡锡进就是故意不发文,要让公众注意到这个事件。当然这个可能性很小。我更倾向于共产党打算稳定压倒一切,即便要转向,也不能造成太多的社会冲突。这样的做法,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热议题冷处理。
从中美贸易战开始,为了集结中国的力量对抗外部压力,共产党是在持续左倾的。媒体也进行了长期的渲染,很多网民但凡是中国出了点事,都是资本如何如何,美国如何如何。突然之间的转向,会让很多人非常错愕。所以现在,不能让老胡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转向。有些事情,能说不能做;有些事情,则是能做不能说。不过老胡是老油条了,他这次这么大嘴巴,有可能是一时的兴奋,也有可能是他们那帮人的试探。就如同疫情的时候,一些左派的名嘴,说民营经济已经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一样。
在中国,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营经济是不太可能和公有制经济平起平坐的。难道要让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烟草和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吗?以公有经济的效率来说,是不可能打得过民营经济的。公有经济的护城河就是垄断,都垄断了,还谈什么平起平坐啊。
所以老胡说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拥有平等地位,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中国又不能失去非公有制经济,因为这几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公有制经济的投入产出比远远不如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要靠非公有制经济的。
因此现在的官方自己也很别扭。他们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所以想要释放善意。但是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石,失去了对一些产业的垄断,共产党自己的统治都会出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在新的《决议》里,模糊了公有制为主体。但是老胡说的大家平等了,又不被官方所承认。官方又不能真的怎么样老胡,因为这个时候打击老胡,又会打击到民营经济的信心。所以老胡这次的出手,其实是非常刁钻的。而他敢于这么干,也侧面说明,目前共产党里的右派声势越来越大了。
右派声势变大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左派快把中国经济玩崩了。通常来说,左派会更加的有理想。但是理想不是免费的,都是得花钱的,或者说是得损失钱的。比如说这个公共医疗、养老扶贫、共同富裕、动态清零、打击网游、打击教培产业等等,这都属于左派比较关心的议题。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党派也是。他们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议题上。而且有时候他们只能二选一。比如说动态清零和经济发展,在全世界都选择与病毒共存的时候,中国是无法同时获得清零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这两个选择,无论选哪一个,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但是选哪个更对,则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底子。底子厚经得起耗,就可以选择人民优先;饭都吃不饱了,就只能选经济优先了。
所以左和右的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也决定了左和右谁更适合。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习近平的第一个任期,中国都是偏右的。我之前已经做了一个系列有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视频。江泽民和胡锦涛都是中间偏右,朱镕基则是共产党当年认证的右派,连党籍都被开除了。其实说他是右派真的是不冤枉他,他上台后搞得国企改革,就是司马南骂的国有资产流失,还搞了个国企职工下岗,一夕之间几千万人下岗,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敢这么搞。
习近平刚上台的时候,比他的前任们稍微往左了一点,但是我认为他的主要政策还是中间稍稍偏右一些。经济上习近平搞了上海自贸区、搞了长三角经济带、大湾区、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会增加区域间的不平衡的,超级城市群和一般的二三线城市会拉开更大的差距。然后,习近平嘴上虽然喊着“房住不炒”,但是最后还是迫于现实,在2015年搞了“棚改货币化”。这个其实就是现实压倒了理想。在我看来,就只要是能够认清现实、愿意做出妥协的人,都是离中间不远的。
但是习近平确实比前任更有理想一些。他接手的中国也确实底子更厚实了一点。所以在习近平的手上开始搞环保、搞更多的对外援助、搞司法改革、搞医疗改革。
我本人从来没有掩饰过我的价值观。我是中间偏右的,这和我的成长环境有关。但是不代表我就认为往左偏一些是坏事。财富的积累需要右派,右派特别讲究弱肉强食,不去管弱者的死活。听起来很残酷,但想赚钱就是得下狠手,对对手狠,也要对下面给自己干活的人狠。右派是不愿意主动进行财富再分配的,老子赚到的钱,凭什么分给那些泥腿子?右派长期的执政就会造成严重的贫富悬殊,生产资料被少数群体所占有。当既得利益群体和广大的被剥削的群体的利益无法调和的时候,就会出现革命。如果不想有暴力革命,那么就需要在问题爆开之前让左派上台进行财富再分配。
这个度是很难把控的,因为右派是能把饼做大的那些人。如果饼还在变大的过程中,左派过早的插手,短期内可能会让人民分到一些利益,但是长期来看饼就变小了。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其实就是文革。所以上位者对这个度的掌握太重要了。
习近平在第一个任期里做的相当不错,在左右两派之间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平衡。我想这也是他修改《宪法》能够获得大部分高阶党员支持的一个原因。如果是换到现在,他再想改任期的事,我估计推动起来就比较难了。
到了习近平第二个任期的时候,外部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川普上台之后,开始对中国进行持续的打压。这时候,我们就要说右派的一个缺点了。右派非常的现实,也非常的理性,这个属于比较正面的描述,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当面对大概率要输的局面时,右派会及时止损,简称投降。大家还记得川普上台后,自媒体里的知识分子是怎么哀鸿遍野的,觉得这个中国要完了吗?我没有要嘲讽这些人的意思,因为在当时我也认为中国是干不过美国的。我如果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我就直接给美国跪了,咱们暂时低个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欧盟、日本、俄罗斯都向美国低过头。
但是中国的高层选择要和美国斗争。既然要斗争,那就需要更具备理想、更具备斗争精神的左派出马了。因此在中美发生贸易战后,左派开始重新抬头。互联网上大批的偏右的大V被封禁,二十大上很多高层的官员下马。我前面说了,江泽民、胡锦涛都是偏右的,那他们的派系自然也是偏右的。扶左派上台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美国带来的外部压力。
但是左派有左派的问题,那些人太有理想了。既然掌权了,哪怕是在和美国打,那也要趁这个机会实现下理想。所以在经济已经承压的背景下,他们还是要推“共同富裕”,打击教培产业、打击游戏产业、打击房地产,当然还有最牛逼的清零。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没有哪个是不好的。但是全都堆在一起,想要在几年里打包完成,那就是瞎扯淡了。
我是偏右的,所以我很理解这个时候右派的想法。强调一下,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没有任何人和我透露任何事情,都是我自己推演的。既然你左派想要实现不切实际的梦想,那我不但不阻止你,还要顶着你往前走,把你捧的高高的,让事情最后发展到无法收拾。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李强执政上海的时候。李强很明显是想要在上海率先实现与病毒共存的,这个事左派肯定是不同意的,不到最后一刻,他们不想放弃。理论上来说,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右派这个时候应该帮助李强实现共存。但是,如果是为了最终权力斗争的胜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这个时候就应该坚持清零。为什么?就是要让国家的经济彻底陷入泥潭,只有把这个事做绝了,才能一波把政敌给打趴下。
这个其实就是《大明1566》上改稻为桑的翻版了。改稻为桑的初衷是为了搞钱打倭寇,到了最后变成了党争。最苦的是百姓,就一边被倭寇打,一边又被朝廷打。
所以我在疫情期间,尤其是上海封城期间,对共产党是很不满的。我也嘲讽了很多人,但是我一直没有骂李强,因为我觉得他也是很不容易,又想保住上海的经济,又要完成清零的任务,就是小媳妇。
疫情的封控到了最后,是因为大量的地方政府弹尽粮绝、债台高筑,实在无以为继才结束的。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吃满了疫情伤害的国家。不但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对中国的左派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很多人认为共产党是一个独裁政党,从共产党对中国多年稳固的统治来说,确实算得上是一党独裁。但是共产党的内部从来都不是完全统一的。早年的各种整风运动到文革再到打倒四人帮,邓小平的南巡,还有64,共产党的党内实际上一直在进行斗争。斗到最后,其实还是唯结果论。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都是看结果。在左派当权的这几年,肉眼可见的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最新6月的数据,中国依然还处于通缩阶段,PPI连续21个月负增长,失业率急剧上升,甚至出现了数个月不再公布青年失业率的状况。
当中美刚刚进入贸易战时,作为应激反应,中国的左派崛起。但是当中国已经习惯了和美国持续的对抗后,一切又得回到经济。邓小平在离开前给中国留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第一句,不是什么自由民主,也不是分配,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是说,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还没有突破初级阶段之前,把饼做大要重要过饼的分配。
这就是共产党左派的尴尬之处了。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还不足以供他们挥霍。在经济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强行左转只会让经济变得更差。而经济变差,但是又没差到崩溃的时候,又更加轮不到左派说话了,反而会让右派形成更大规模的反扑。我认为疫情封控的结束,其实已经代表了左派的失势。对清零的放弃,就是现实击溃了理想。结果已经证明,左派的那套模式是失败的。也许左派可以给出非常多充分的理由,但是结果是不可逆的。结果不好,就必须有人负责。
习近平是不可能负责的,那么就必须要有人背锅。背锅的这批人暂时会失去权势,那另外一批人自然就要上位了。疫情结束之后,我不是预言中国房价会涨吗,被大家嘲笑到现在。从结果上来看,我确实是错了。我认为房价会涨的基本逻辑是右派会重新掌权,房地产是右派提振经济最依赖的路线,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炒房的。结果虽然“房住不炒”不提了,但是真正的救市措施拖了差不多一年多。救市最黄金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后面再补救已经晚了。
我想这个主要是因为中国船大难调头,从左往右走需要时间。但是右派重新掌权已成定局。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三中全会上,曾经的废太子胡春华又可以和习近平并排坐了。这个是中共高层的事情,我就不掺和了。我们只需要从一些中国政策的变化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右转。我们随便举例一下,“房住不炒”完全不提了,现在各地都在救市,甚至有些地方还在号召公务员买房。打击教培行业现在已经基本停了。其他地方我不敢肯定,但是上海和江苏这些地方,稍微卷一点的家长又重新开始带孩子补课了。“一鲸落万物生”的事情也已经不提了。最近一整年也没听说共产党还揪着几个比较大的互联网企业找茬了。去年疫情解封后,甚至有地方政府喊出了“企业家能不捕不捕、能不诉不诉”的口号,这已经不是中间偏右了,是右到我都觉得有点太过分了。“共同富裕”现在也已经陷入了停滞。所谓的“共同富裕”,不是反贼说的抢富人的钱来填补穷人。在政策面上,靠的其实是支付转移。但是支付转移其实变少了。2022年,接受支付转移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四川的6,486亿,河南的5,637亿,湖南的4,695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的GDP增长了5.2%,然而对这三省的支付转移分别减少到5,882亿、5,095亿和4,247亿,降幅差不多在10%左右。如果统计局的数据是可信的,那么这说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大幅度减少。
另外本次的三中全会呢,开始重推“长三角一体化”。中国的钱是有限的,要集中精力发展一个地区的时候,那其他地区分的自然就变少了。长三角明明已经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了,中国还要花精力去发展长三角,为什么呢?这其实是现在在牢里的陈良宇提出来的。当时陈良宇拉着浙江的习近平,还有江苏的老大一起推这个政策。陈良宇那个时候挑战温家宝,认为国家的调控是没有必要的,就让长三角自己搞就行了。长三角这边,一块钱投下去,能产出5块钱10块钱的GDP。但是投距偏远地区,根本不能产生额外的效益。这个就是大右派的想法了啊,把资源交给最强的那个人,而不是平均分配。这次的三中全会,虽然没有否定“共同富裕”,但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必然导致江浙沪三地对外的支付转移减少,“共同富裕”的脚步也必然会减缓。
三中全会上,还推出了延迟退休的政策。这个政策是好几年前喊出来的,但是这两年完全没人提了。延迟退休,一直是各国左派都相当反对的。我觉得以我观众的水平,我应该就不需要说太细了,因为左派就是要给劳工争利益的。中国现在一下子把90后的退休年龄统一到65岁,而且没得商量,这个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的。延迟退休绝对是有必要的,但这不是一个左派为主的政党会去做的。因为左派重视价值多过经济。还有台湾问题,前两年营造出来的气氛是随时都要收复台湾了。但就在前几天,大陆和台湾已经就金门渔船事件达成了共识,两岸其实又退回到了中线了。
在对外上,中国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硬碰硬了,开始敞开胸怀迎接老外,比如单方面开放了对很多国家的免签。要知道在疫情期间,中国还是喊着免签要对等的。甚至为了防疫,网上还骂一些回国的中国人是千里投毒。
还有一些小细节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中国的各种动作来看,都显示出中国在从原来比较左的方向上向右转弯,而且转的比较急。老胡在体制里混了那么多年,肯定不是傻子,他敢这么说,是有他的底气的。只是他不敢把话说的那么明。我就无所谓了啊,我可以比较明确的说,这一仗,右派赢了。老胡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平等论,其实是在宣示右派的阶段性胜利。
右派上台有好有坏,关键是看你处在什么位置。未来中国的营商环境,必然会有改善,政府对资本家也会更加的礼遇。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通过打压富人来帮助穷人的事情了。所以有钱人和部分中产,会过得更开心一些。反过来说,底层的牛马会更加的辛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内卷会进一步加剧。内卷绝对不是左派造成的,喜欢底层人内卷,永远都是右派。
从外部环境来说,右派的上台并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如今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已经不再是中国单方面喊投降能够改变的了。但是右派的柔软身段,可能让中国在欧洲和东南亚获得一些好感。从国家这个整体来考虑,右派的上台会让中国的竞争力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个提高,还是从挖掘本国人的潜力上来的,外部环境,会有些许改善。
因此目前我对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是谨慎乐观的。
我知道这期节目,很可能会让左派的观众非常难受。用《大明王朝1566》里,裕王和嘉靖皇帝的一段话来安慰一下你们吧。誉王问嘉靖皇帝大明朝谁是贤臣,嘉靖说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 作者:TZ
- 链接:https://musingpages.com/politics/2024/08/07/right-over-left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